1.太極拳有許多傳統的學校。太極拳中常見的流派有陳、楊、吳、孫、何等。各個流派既相互繼承借鑒,又各具特色,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。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,流派眾多,群眾基礎廣泛,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重要的一種。
2.武術太極拳。
是河北永年人吳玉祥(名鶴慶,1825 ~ 1893)所創。
招寶太極拳名家陳清平的著名弟子之一吳玉祥,是太極拳第八代傳人。清道光十三年(1833年),同鄉楊魯禪從河南溫縣陳家溝回鄉。吳玉祥見之甚好,常與人比較,以知其輪廓。大約在1850年,吳玉祥從《昭保太極傳》中得知。1852年,吳玉祥到河南,在趙堡鎮向陳清平學藝40天。他盡力了,被獎勵了《太極拳譜》元。看完之後,他才恍然大悟。回國後,在學習招寶太極拳架的基礎上,結合《太極拳譜》的精髓,通過自己的拳擊經驗,融會貫通。經過幾年的研究和發展,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拳法,被後人稱為“武氏太極拳”,具有小圓、敏捷、簡單、複雜、手法清晰、古樸典雅、莊重灑脫的特點。
傳承:陳王庭-陳索樂-陳茹-陳玨-陳召公-陳有本-陳清平-吳宇翔。
3.陳式太極拳。
簡介:陳式太極拳分為新舊兩種。老甲是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所創。
4.楊太極拳。
�楊泰集傳》的作者是河北永年人楊魯禪(名福井,1799-1872)。
楊鹿蟬,陳家溝著名太極拳學者陳長興的著名弟子之一,是太極拳第七代傳人。楊魯禪在北京授拳時,由於弟子多為貴族,生活奢侈,體弱多病,不能吃苦。
5.吳式太極拳。
�武泰集傳》為全有(字公夫,1834 ~ 1902)所創。
尤,楊式太極拳名家楊半厚弟子,以溫和太極拳著稱。他的架子是傾斜的,直立的,安靜自然,大小適中。推手時,保持安靜但不要動,要善於精細化。他根據自己練拳的感受,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進行修正。全簡(1870 ~ 1942),字哀申,漢代吳姓人,自幼在家受教育。民國元年(1912年),吳在北京體育學院教授太極拳。他豐富和修改了他家的太極拳,去掉了重複和跳躍的動作,修改了陳規,自成一家,形成了一種新的拳種,稱為“吳式太極拳”,它放鬆自然,姿勢緊湊,緩慢連續,不豎不跳,長於柔化,風格獨特。
6.孫式太極拳。
�孫泰集傳》是萬縣(今河北順平縣)人孫祿堂(名福泉,1860~1933)所作。
孫祿堂,清末民初享譽海內外的武術大師,被譽為現代武林第一手。1912年,孫祿堂認識了太極拳著名武術家郝維楨。郝維楨把他從太極拳中學到的東西傳播給了孫魯堂。1918年,孫祿堂將太極拳、形意拳、八卦掌融為一爐,融為一體,推陳出新,創造了新的太極拳套路,稱為“孫式太極拳”,動作小而輕,步子高,動作緩而緩,過渡輕,動作方向多樣,進退步,開合動作。
7、和太極傳。
石台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的傳統流派之一。清末以來,河南省溫縣趙堡鎮太極傳嘉禾招遠,因其地理位置,又稱趙堡太極傳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